新闻中心News Center

·当前位置:首页 > 新闻中心

说说中国翻译界的乱象(2013年)

来源:天涯社区 发布时间:2013-1-8

作为一个在中国翻译界,摸爬滚打多年的翻译队伍,我们由一批国内还算知名、资深的翻译专家构成,我们对中国翻译界进行了一次系统性调查。调查的结果让人触目惊心,诸多问题面临结构性调整,翻译界的骗局层出不穷,翻译界的乱象亟待整改。已发表在中国翻译工作者最高水平学术期刊:《中国翻译》上,得到了各方的广泛关注。
    众所周知,随着国际化、经济一体化、技术管理国家交流常态化、劳动力跨国化的国际大趋势,世界各国对翻译有了更高的要求,对翻译人才有更急切的渴望。与1980-1990年间相比,虽然中国每年多培养了近30万名外语、翻译各领域大学毕业生,但是对翻译人力资源的需求缺口却仍在增大。1995年,教育部确定,将一批外语院校的外语专业作为提前招生批次,保障国家每年有一批高等中学毕业生,从事外语方面的研究与创新。与二十世纪相比,我国国际化程度更高,各项政治、经济、文化、体育事业更加融入世界,与世界各国的关系更为密切,因此对翻译行业的要求,关系到我国的经济社会的正常发展。
    根据权威部门2003年发布的统计,我国现有在岗聘任的翻译专业技术人员约3.8万余人,数十万人以不同形式从事翻译工作。根据权威部门2003年发布的统计,我国现有在岗聘任的翻译专业技术人员约3.8万余人,数十万人以不同形式从事翻译工作。
    尽管这样,但是在中国翻译界,大多数翻译公司集中在中、小企业,他们规模不大,往往注册一个有限公司,依靠一个小办公室、小门面运营,缺乏规模化运营,究其原因,是因为缺乏翻译领域的资格认证机制。
    我国目前的翻译制度是从2003年开始实施,当时,国家人事部正式推出翻译专业资格(水平)考试,纳入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统一规划。该考试由中国外文局负责实施与管理。截止2005年上半年,参加考试人员已累计达到一万多人次,考试语种从最初的英语扩大到英、法、日3个语种,俄、德、西、阿语的考试也将于2006年举行。
    2003年3月,国家人事部正式推出翻译专业资格(水平)考试,纳入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统一规划。该考试由中国外文局负责实施与管理。截止2005年上半年,参加考试人员已累计达到一万多人次,考试语种从最初的英语扩大到英、法、日3个语种,俄、德、西、阿语的考试也于2006年举行。
    中国互联网媒体诞生于2000年前后,使用外文发布新闻的主要有人民网(7个语种)、新华网(6个语种)、中国网(9个语种)、国际在线(39个语种)和英文的中国日报网站,目前每天更新外文信息上千条。外文媒体网站已成为海外读者了解中国情况的固定信息源,使他们在重大新闻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内,可以用母语直接了解到中国的反应和中国政府的立场。以"国情网"著称的中国网,在发布每日新闻的同时,着力向各国读者提供丰富的背景资料、基本国情资料和权威的数据统计资料,已经成为海外网民的"中国百科",目前有1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读者每日上网访问。中国的一些地方网站,如北京、上海和广东的传媒网站,也相继开通了外文频道。
    中国目前除了综合性大学普遍开设的外语专业教学以外,还有7所大学开设了专门的翻译学院培养翻译人才--北京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、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、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高级翻译学院、南开大学翻译学院、中山大学翻译学院、山东大学翻译学院、四川外国语学院翻译学院。
    据中国版本图书馆资料室统计,1978年至1990年的13年间,全国共出版翻译类作品2.85万种;而1995年至2003年仅9年时间,翻译类新书(不包括重译和多版本译著)数量迅速增长,达到了9.44万种。翻译出版的内容广泛,除比较集中的语言教学、文学作品、哲学社科类外,学术、财经、科技、电子和文化生活作品被大量译入和出版。近十年,外文图书版权贸易的增长迅速。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的统计资料表明,1995年至1999年,中国外文图书版权贸易量累计2.07万项,1999年至2003年则达到4.27万项;2003年一年的外文版权贸易额为1.94亿美元。
    关于中国的小语种翻译,还没有特别优秀的,因为群众基础不够,基数小。英语人才是万里挑一日语人才是百里挑一,小语种人才能十里挑一就不错了。
    中国的高考制度也造成了小语种人才匮乏。高考只考英语,但是你知道吗?葡萄牙语、西班牙语等学好了没有用武之地。全世界有2.4亿人的母语是葡萄牙语,说西班牙语的人更多,是世界第三大语言,在中国居然是小语种,想着让人觉得发笑。
    综上所述,我们对中国翻译界的发展建议包括:
        【取消小语种,科学设院系】取消"小语种"、"非通用语种"等专业设置误区,在高等院校专业设置上,按各国家与中国政、经往来(以净进出口额、出(入)境人数计算),科学设置外语院校的外语学院,并相应配置研究资金、招生生源、教师配备、财政补贴。特别加强葡萄牙语、意大利语、西班牙语、荷兰语、瑞典语、土耳其语、阿拉伯语等专业的招生。
        【从高中开始辅修小语种】选定一批重点高中,批次性实验用英语为主、非通用语种为辅进行教学;对辅修小语种的学生,在高考文科科目中,给予一定的优惠补偿,例如设置专门的考试,通过者可给予高考五到十分的加分。在这个基础上,在北京、上海、长三角地区、珠三角地区重点城市,开设高考小语种考试,可补偿一定的英语分数。
        【对翻译人员、翻译公司进行备案】努力探索每年的翻译考试成为机考,简化阅卷难度,从而增加每年翻译考试的次数。对于通过翻译考试的翻译人员,以及每年注册的翻译公司,都在国家翻译局进行系统性的备案,备案要全国联网,可在网上查阅每个翻译人员、翻译公司的背景、资质、等级等。这样翻译人员和翻译公司就不会互相猜忌,从而引发各种骗局和乱象。
        【加强翻译考试科学性】翻译考试,应该多从平时考察入手,而不是以一次考试定胜负。应鼓励翻译人员在国家期刊上发表论文,作为考试加分项目。根据其主要从事的研究方向,以及论文的重要性,进行评审和评级。
        【成立国家级、省级、市级翻译奖学金】对于从事有益于国家的冷门行业、科技探索行业、需要国家技术扶持的翻译行业,国家各高校应提供专项奖学金,鼓励他们从事各方面的探索,同时,鼓励他们在期刊上发表研究成果。
        【设置国家级外教专项资金】为高等院校,设施国家级的配备外教转向资金,而不是转嫁到学生头上。普通全科、工科、医科学校可放开聘请外国专业教授的比例,通过专门审查委员会,从国外招聘、审查教授资质,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,增加学习加强外语,可做到一举两得。国家应成立专项资金,拨款给各高校作为从国外招聘专家之用。从国外的青年毕业生中,选择年轻有为的外语陪练、外教,来中国作为外教,同时,给予一定的生活上的便利。
        【媒体多招外国记者编辑】中国一些已经配置外语报纸、广播、电视频道的大新国际传媒,如新华社、人民日报、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等,应加强国际业务的时效性、创新性,在人才培养上,大胆启用外国记者编辑进行最后编辑和审校,同时实施师徒制度,培训中国记者、编辑更加了解国际新闻,利国利民。新闻报告可更加与国际同步同轨,在招聘上,可在国外各大高校新闻系进行品牌宣传活动,招聘国外优秀的新闻专业大学毕业生来华任职。
        【成立国家级翻译局】拟由外交部牵头,成立国家级的翻译局,注重培养国内大批翻译专业资深专家和青年骨干,大胆启用外国教师和专家,在国内外大型公共项目、城市建设、体育赛事、福利公益、科技引进、国家标准制定进行公众翻译工作,主要弥补一些不由私人企业牵头,但是由需要翻译服务的公共性项目,经费由国家提供,简化审批流程。
        【引进外国专家进行城市建设】大胆启用外国专家,在北京、上海、长三角、珠三角、中西部参与城市建设,建设更加国际化的宜居城市,可让城市建设,包括公共基础设施建设、私人建设都更加有国际化标准,从而带动中国的旅游业、建筑业、餐饮业发展。
        【人大立法委员会下设外国法律研究所】立法委员会、各省市立法委员会、省级市级政府应积极开设研究外国法律的专门机构,引进西方先进的法理成果,从世界各国上百年的法律发展成果中,加强引进优秀的经验为我国所用。少走弯路,更快发展。在研究的基础上,实现作为立方委员会的国际知识智库,提供更多开阔的思维,鼓励开放式创新。
        【高等院校加强在国际的品牌营销】大胆招收外国留学生,与中国留学生一起上课,可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我国大学生尽早接触西方思想。与其家长花动辄数十万元,送孩子去国外留学,还不如中国高校加强在境外的品牌市场营销,例如在英、美等国家每年召开一、两次中国高校推介会,中国现在是世界瞩目的焦点,外国家庭一般有多个孩子,有很多外国家庭愿意把孩子送到中国就读。这样可增强青年人的文化、思想交流,要让外国留学生和中国大学生吃在一起、住在一起、玩在一起、学在一起。中国高校是严进宽出,大学生高中比较努力,到了大学普遍比较懒散,缺乏主观能动性。外国大学正好相反,大学阶段非常刻苦努力,这样可做到取长补短,同时也符合国际化大学的要求。同时,大学还有了招收留学生的收入,推广了中国文化,从青年一代增强了中国的影响力,一举多得。
        【放宽对招聘外国人的限制】目前,国家对于国有企业、私有企业招聘外国人来华就业的限制颇多。可根据公司的备案,逐步放松Z签证的颁发严格度,促进跨国人才交流,不要固步自封,也不要患得患失。
    因为中国现在还没有完备的翻译公司备案制度,所以翻译人员在网上联系翻译公司,接收稿件,经常会出现完成后不付款、拖欠翻译款的情况。呼吁国家尽快成立翻译公司、翻译人员的数据库,让他们的资质、诚信度、翻译平均费用,像出版业一样,做到公开透明,一目了然。
    目前为止,我们建议翻译人员,对于网上联系的翻译公司能够做到:
        一、查验翻译公司的网站最下端,是否有公安局备案、网络视听许可证、文网文,而且均可以点击数字,打开查询
        二、翻译前,向翻译公司索要公司网站、联系人全名、地址、电话、传真、电子邮件等信息
        三、翻译前,向翻译公司索要公司营业执照复印件、联系人身份证复印件等资料
        四、问清翻译要求、交稿时间、难度、格式等信息
        五、对于欠款的翻译公司,可在天涯、翻译论坛上予以曝光
    要达到上述建议,还需要各级政府、行政人员、立法人员、城市建设者们,能否放宽眼界,具有国际化的视野,在真正利国利民的事情上,多思考如何与国际接轨。不要坐井观天,要有忧患意识,努力引进西方国家先进的社会公共管理经验。发展我国的薄弱环节,在教育、新闻、传媒、城市建设、公共项目、科技、文化领域,努力缩短与西方的差距。